当三相PMSM转子磁路的结构不同时,电机的运行性能、控制方法、制造工艺和适用场合也会不同。目前,根据永磁体转子上的位置不同,三相PMSM的转子结构可以分为表贴式和内置式两种结构。
一般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我们认为 Ld=Lq,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Ld<Lq。有些时候由于工艺问题,有些电机不能从肉眼上看出电机的永磁体是内嵌的还是表贴的可通过 DQ 轴电感量进行判断。
下图所示为表面贴装电机,与内置式 PMSM 相比,该电机具有低转矩纹波和低成本的优点。 由于所考虑电机类型的气隙磁通是平滑的,因此定子的电感值 Ld=Lq(非凸极 PMSM)
下图所示为 IPMSM ,除同步转矩外,还具有额外的磁阻转矩。与 SPMSM 类型相比,它在给定的工作电流下提供更高的转矩。在内置式 PMSM 中,磁通路径的磁阻根据转子位置而变 化。这种磁凸极性会导致电机端子处的电感随转子位置变化。因此,受磁通路径中的永磁体 影响,Ld 和 Lq 的有效磁通长度不同,即 Ld=Lq(凸极)。所以 IPMSM 具有电感凸极性, 并且它利用了磁阻转矩和永磁转矩。
⎩⎨⎧ua=Rs×ia+Ldtdψaub=Rs×ib+Ldtdψbuc=Rs×ic+Ldtdψc
-
Rs: 定子电阻
-
ua,ub,uc :三相定子电压
-
ia,ib,ic:三相定子电流
-
ψa,ψb,ψc :三相定子磁链
由下面公式可以看出定子磁链方程是多变量,强耦合的
⎩⎨⎧ψa=Laa×ia+Mab×ib+Mac×ic+ψf×cosθeψb=Mba×ia+Laa×ib+Mac×ic+ψf×cos(θe−32π)ψc=Mca×ia+Mcb×ib+Lcc×ic+ψf×cos(θe+32π)
[uαuβ]=Rs+dtdLd−ωe(Ld−Lq)ωe(Ld−Lq)Rs+dtdLd[iαiβ]+[eαeβ]
⎩⎨⎧uα=Rsiα+Lsdtdiα−ωeψfsinθeuβ=Rsiβ+Lsdtdiβ+ωeψfcosθe
- uα、uβ:α-β 轴电压
- Rs:相电阻
- Ls:相电感
- ωe: 电机角速度
- θe :电角度
[eαeβ]=[(Ld−Lq)(ωeid−dtdiq)+ωeψf][−sinθecosθe]
- Ld、Lq:d-q 轴电感
- ωe: 电机角速度
- θe :电角度
- eα、eβ:分别是 α-β 轴的反电动势
⎩⎨⎧dtdψα=Lsdtdiα−ωeψfsinθedtdψβ=Lsdtdiβ+ωeψfcosθe
- ψα、ψβ:α-β 轴磁链
- ωe: 电机角速度
- θe :电角度
- Ls:相电感
⎩⎨⎧ud=Rsid+Lddtdid−ωeLqiquq=Rsiq+Lqdtdiq+ωe(Ldid+ψf)
τem=23pniqid(Ld−Lq)+23pniqψf
- τem:电磁转矩
- pn :电机极对数
- 23pniqψf :励磁转矩
- 23pniqid(Ld−Lq):磁阻转矩
从上面的等式可以看出,磁阻转矩是由于 d-q 轴的电感不同所产生的。所以表贴电机就没有磁阻转矩。想要输出的扭矩够大不仅需要从电机本体下手(增大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磁链和增加极对数都能增加电机输出扭矩),还需要在控制上考虑,如果电机 Ld=Lq 用 id=0 的控制模式就不能输出最好的效率,MTPA 的控制方法就出来了。
τem=τL+pn1Bωe+pn1Jdtdω
- τem:电磁转矩
- τL:负载转矩
- pn :电机极对数
- B:粘滞摩擦系数
- J:转动惯量
- ωe:角速度
{ψd=Ldid+ψfψq=Lqiq
- ψd、ψq 是:d-q 轴的磁链
- ψf:电机永磁体的磁链
平时说的弱磁控制就是给 −id ,从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看出 ψf 不变,当 id<0 就达到了减小 d 轴磁链的效果。
Pout=23(udid+uqiq)